發展精準農業是解決農業污染和資源浪費的有效途徑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發表時間:2016-03-31
“現在我國化肥的利用率只有1/3。剩下的或者留在了土地里,或者被雨水沖進河溝,形成污染。”化肥的大量使用導致農田生態平衡失調,污染日益嚴重,這讓全國人大代表、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院長謝德體心疼不已。
事實上,不只化肥如此粗放使用。在我國農業生產中,浪費水的現象也十分普遍。在甘肅河西走廊、河套灌區等一些地方,至今還沿用著大水漫灌的方式。豪放的用水方式致使我國農業用水有效利用率只有45%,遠遠低于先進國家70%―80%的水平。
“多澆水,多施肥,收成好。”這種觀念仍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很多農民心中,深刻地影響著農業耕種方式。對資源長期粗放利用,致使我國農業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被打破,農村環境進一步污染和惡化。農業是一個對自然資源和環境的依賴性很強的產業。對于我國這樣一個農業大國而言,農業生產方式從“粗放”向“精準”轉變,減少資源消耗,就顯得尤為緊迫和重要。
農業精準化生產,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和現代化農事操作技術與管理系統,做到定量決策、變量投入、定位實施,以最少的或最節省的投入達到同等收入或更高的收入。它充分考慮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發展潛力,盡可能減少農業生產活動對農業生態系統造成的干擾,增強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全面提升農業的競爭力。據測算,通過信息收集、智能決策和精準作業技術,能夠降低農藥使用量的95%,減少化肥使用量的70%以上,節水12%―38%。
現在,世界上很多農業發達國家都將精準農業作為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號稱“沙漠綠洲”的以色列農業,對精準化種植的要求非常高。它對作物生長期的溫度、濕度、植物葉片養分、土壤和水的pH值等都會進行隨時監控,對滴灌管的壁厚、滴頭間距、滴頭流量在不同環境針對不同作物都有一整套的標準。這就保證每一滴水、每一滴肥都能物盡其用。
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其最終指向是發展精準農業。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國要最大限度地發揮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和引導作用,吸引社會資源進入精準農業這一新領域;要整合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等多方資源,突破精準農業發展的技術和裝備“瓶頸”;要在農業規?;厙⒕寂┮稻痙肚?,并針對家庭聯產承包的分散經營體制,建立相應的精準農業養份信息管理模式。
和土地打交道,在人們眼中總是粗活??墑且畬笙薅鵲亟讜甲試?,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粗活還須細作。
下一篇:马德里竞技赛程